去年9月起开展的“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是我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紧密结合实际所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全省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持续发力, 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共有1400余名市厅级、2万余名县处级、15万余名乡科级干部进行了自查自纠,各级党政干部主动上交“红包”款达6765万余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及“红包”问题案件29起29人,省纪委通报4起典型案例,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位推动有力度
收送“红包”是党风政风的腐蚀剂,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我省把“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中央巡视组整改要求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作为省委政治上关心干部的重要抓手,摆在重要位置进行推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委书记强卫强调,“要对顶风违纪收受‘红包’的典型案例予以严肃查处,并给予通报。党的纪律是‘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触犯,违纪必须付出代价,不如此,党内歪风恶习难以祛除,从严治党难以落到实处。要以‘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按照省委部署,省纪委监察厅分两个阶段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第一阶段范围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第二阶段是全体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省纪委监察厅先后3次召开全省性电视电话会,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同时,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周一报告、一月一通报”制度,关注全省工作进度,加强动态管理,并定期编印专刊专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赴赣州、鹰潭等地调研,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导;省纪委分管领导就专项治理工作多次约谈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组长。省纪委还会同省直机关纪工委召集12个省委部门、17个省直单位召开调度会,并派出督导组赴各地各单位进行督导。
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进行动员部署,深入自查自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举措,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广泛宣传有声势
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旨在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小腐”变成“大贪”。全省各地各部门把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坚持宣传教育在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申和明确纪律要求,做到教育在前、提醒在前、自查自纠在前,在社会上营造拒绝“红包”的良好氛围,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不留死角。
新闻媒体积极跟进,报纸上有文字、电视上有声音、网络上有图像。江西日报在头版跟踪报道,连续刊发省纪委撰写的系列评论文章;江西卫视黄金时段播放拒收“红包”廉政公益广告,让拒绝“红包”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江西网及时曝光违规收送“红包”问题典型案例,时刻敲响警钟;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开设“‘红包’专项治理”专题,集中刊发各地各部门开展专项治理的做法、成效和经验。
我省铁腕重拳狠刹收送“红包”歪风,吸引了中央新闻媒体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等对江西“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
各地各部门注重教育引导、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党报、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采取签承诺书、发放廉政提醒卡、召开座谈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约谈等方式,深度解读政策界限,把省委治理“红包”的决心讲清,把意义讲实,把政策界限和时间节点讲明,把拒不主动上交“红包”的后果讲透,促使党员干部克服侥幸心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同时,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在全省上下形成不敢收送“红包”的浓厚氛围。
重典施治有威力
收送“红包”问题是一个顽疾,积习甚深。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大对收送“红包”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者,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住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时节,盯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突出涉及人事安排、资金使用和物品采购等易发生收受“红包”行为的风险岗位,进行不间断的明察暗访,有力地促进了专项治理工作。去年中秋、国庆期间,省纪委派出多个明查暗访组,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收受“红包”问题61个,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核实查处。对顶风违纪收受“红包”的问题,在全省予以通报,释放强烈信号:党员干部若收受“红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
我省规定,凡在自查自纠期间主动上交“红包”的,根据情节,依纪依规不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减轻处分;拒绝上交的,一经查实,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专项治理活动结束后,仍然违反规定收送“红包”的,一经查实,一律先免职再依纪依法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我省坚持纠建并举,注重源头治理,努力铲除滋生“红包”问题的土壤,在全省同步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回头看”活动,协同推进全省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共发现“小金库”487个,涉及金额2.1亿余元;财政专户数量由20232个减少到8992个,撤并率达到55.55%,有效防止了用公款送“红包”现象的发生。各地各部门针对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努力实现治理一处、教育一片、巩固一方的综合效果。
通过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省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风廉政教育,特别是主动上交“红包”的干部,放下思想包袱,甩开膀子工作。如今,远离“红包”、拒收“红包”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气,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