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星火在这里点燃——寻访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 -k8凯发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6-06-29 17:48:00

6月28日,江西井冈山茅坪八角楼。青油灯静静地放在桌上。

  “八角楼的灯光,比天上的北斗星还要明亮。”讲解员黄俊峰正在向游客们讲述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正是在这盏如豆的小小青油灯下,毛泽东挥笔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

  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我们发现,当年“赣水那边红一角”的点点星火,自井冈山燎原成势,红遍神州,最终汇成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一声庄严的宣告!

  1927年,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全国乌云翻卷,阴霾遍布。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在哪里?毛泽东在苦苦思索、不懈地探索着。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带领不足一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湘赣边界的文家市出发,转兵南下,来到了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将一个师整编为一个团,将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为什么要改编?就是因为连日作战部队减员很大,而且官兵关系紧张,军纪松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肖邮华说,“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茅坪、茨坪,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展开革命斗争的先河。

  “毛泽东上山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和重建边界各县党组织,定规矩抓纪律。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宣布三项纪律。1928年1月25日,毛泽东在遂川县城李家坪再次强调纪律,宣布了六项注意。”肖邮华介绍道,“雷打的石头,铁打的纪律!严明的纪律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从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部队先后攻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城,建立了这三个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5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1927年11月,湘赣边界土地革命开始,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正式颁布;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打破敌人第二、三、四次“围剿”……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史诗在井冈山上演。

  “在四周白色统治的包围中,开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员饶道良说,“朱毛会师,标志革命力量日益壮大,也标志着革命洪流浩浩荡荡,井冈星火,可以燎原。”据统计,从毛泽东引兵上山,到1928年6月全盛时期,根据地总面积达到7200多平方公里,部队1.2万人,人口50多万。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称其为“边界全盛时期”。之后,东固革命根据地建立,赣西、赣南革命根据地融合,江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吉安市委党史办朱荣辉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斗争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为中国革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他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现年已87岁高龄的毛秉华老人,50年义务宣传井冈山精神,宣讲达2万场次,被誉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老说:“弘扬井冈山精神,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最大的心愿是把井冈山精神传遍大江南北,让星火代代相传。”

  被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先后接待了国内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每到暑假,馆里就活跃着一个个红领巾讲解员,吉安二中初二学生黄雨霏就曾是其中一员。“暑假当讲解员,唱红色歌谣、讲红色故事。”雨霏告诉记者,“能向大家介绍井冈山,是我的光荣。每当遇到困难,我就想到当年是多么艰苦,我们这点苦算什么呀,要感恩生活,好好学习。”

  巍巍井冈山,万顷翠竹记载着这段峥嵘岁月;弯弯小路,通向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大道。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就是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这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绷紧纪律这根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吉安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 孟维伟 通讯员 曹蕾 罗珺 摄影 颜芳明 杜强)

 

网站地图
宜春市纪检监察网站
网站地图